这些知识,在车间一辈子不一定全懂


发布时间:

2023-07-25

有一些知识,在外界是冷门,在车间却是常识。这些常识连书本上也难以找到。身为行业人,怎么能不懂这些东西呢?     1、"一毫米"在机械行业是个相当大的尺度,甚至在整个制造业都是。如果哪天在电视上看到类似于“精确到毫米级”之类的广告词,记得把这家公司拉黑。

有一些知识,在外界是冷门,在车间却是常识。这些常识连书本上也难以找到。身为行业人,怎么能不懂这些东西呢?  

  1、"一毫米"在机械行业是个相当大的尺度,甚至在整个制造业都是。如果哪天在电视上看到类似于“精确到毫米级”之类的广告词,记得把这家公司拉黑。

  2、"自动化"不等于"机器人化",会使用机器人的通常只是自动化流水线的一小部分。为什么?因为没有必要。

  3、机器人极少直接用于加工工序,尤其是金属切削。因为切削金属的反作用力能把大多数机器人的手臂给撅了,去毛刺这种细活除外。

  4、淬(cui)火,行业内日常口语一般用“蘸火”,“淬(cui)火”读成“蘸(zhan)火”实际上是为了跟另一道相反的工序“退火”相区别。在钢厂车间里声音嘈杂,其实很难分清淬火和退火。至于为什么叫这个读音,其实跟淬火的实际操作有关,实际上是拿热工件蘸一下介质,所以才被叫做“蘸火”,不过也有人说是因为避讳“脆”而改的。如果在商务场合中你念成“淬(cui)火”,对方立马能断定你是个新手哦。

  5、这两年看着秒天秒地的人工智能,在实际的量产中大多暂时还只能处理处理生产数据。

  6、3D打印(快速成型)是一项实际产生于30多年前,然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挖出来的技术。这项技术现阶段的进步基本取决于材料学的进步。

  7、很少有机器做出来以后能一丝不差地按照设计的样子工作,这种时候就需要现(xia)场(Ji)调(er)试(zheng)。

  8、这行干久了真的能不拿尺量就一眼看出来手里的螺栓规格长度,还有用多大扳手。

  9、“光”是指的是“精”、“最后一次”。例如“光刀”是指“精车的刀”,“光一刀”是指“精车最后一刀”。“光一下”的范围可太广了,“精磨”“精铣”“精车”等等,泛指最后一次,要求精度较高。“光活”,精加工工件表面,使之光洁度提高

  10、南北方对于粗加工的叫法不一样,南方叫“开粗”;东北叫“拉荒”。

  11、浸(jin)出 要念成 浸(qin)出比如:以钢铁厂高炉渣为原料,采用酸浸法和助浸法研究铁、铝浸(qin)出率。其实,浸出是湿法冶炼里面常用的工艺,无论是铁还是铜、锌、金都有用到的提取工艺,一般从业老人都不读(jin)。

  12、铬(ge) 一定要读成 洛(luo)“铬”读作“洛”基本上遍布所有领域,无论是工厂师傅、大学老师,还是钢贸商。凡是学习材料学、金属学、冶金专业的大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,一开始觉得老师是不是把“铬”读错了,后来听多了便不了了之了,自己往往是铬(ge)和洛(luo)交互使用。

  13、铸坯(pi) 常读成 铸坯(pei)铸胚(pei)是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连铸机铸造后得到的产品,不是成品,还需经过轧制才能成为钢材。当然大陆读铸坯(pi)和铸胚(pei)的都有,台湾则读铸胚(pei)。

  14、轧(zha)钢 不要读成 压(ya)钢

关键词: